一、AI占比低于1%,智能安防仅进入初级阶段
尽管AI应用在2012年早有成绩,但在安防领域,AI安防产品上市多在2016-2017年之间,无论是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结构化分析以及定制化解决方案等,包括实际应用也只是近两年才正式开始。
此外,虽然大型安防上市企业很早就提出了相应的AI策略,但真正推出AI产品的时间却集中在2017下半年,在时间上远不及布局安防市场的新兴AI企业,只不过应用层面,依托于前期构建大数据和综合指挥平台的资源优势,实际落地周期可能会短一些。
AI创新型企业要比部分安防上市企业要更早推出智能化安防产品,就目前产品呈现视频结构化分析及实体画面来看,在技术方面AI企业要更加领先一些。但是AI技术的进步需要通过跑数据来进行不断的机器学习,而大量数据都在政府国安手里,若没有数据支撑也难以有更大的突破。这也就形成了有资源的手里缺AI技术,而AI产品难以规模化应用的局面。
二、芯片如果能做成,是赢者通吃的角色
中兴事件发酵引出了很多关于芯片制造的话题,在智能安防领域,能做成芯片的公司更容易成为赢者通吃的角色,但谁能做成芯片,亿欧智库认为只有2种企业能做到,一种是赋能型企业,例如高通、英特尔这样的企业,做通用型芯片,需要企业拥有一定的技术壁垒;而另外一种形态的企业需要满足需求量够大的条件,除了拥有技术能力外企业还需要有千亿的资金来进行生产制造研发,高成本的投入的前提是业务数量的保障,投入产出比的问题。
三、系统集成商和产品制造商界限将消失
同行的激烈竞争以及日益增加的设备成本和财务成本让产品的利润在不断萎缩,尤其是来自行业龙头对硬件设备市场的冲击,促使安防工程商、系统集成商不得不对企业做出新的定位、重新确定发展战略。安防龙头企业体量的增大,同时兼并了制造商和集成商、工程商的角色,简化了中间环节,直接响应用户的需求,提供配套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
四、安防行业将判断“你是谁”
近年来,随着AI技术的出现,视频监控层面从最初的数字化、网络化、高清化向智能化快速转变,安防行业达成的共识是从“看得清“到”看得懂“,从”看视频“到”用视频“进行过渡。最初摄像头解决的是图像传输和处理,网络、互联网普及后开始进行万物互联,无论是依托大数据还是云计算技术来判别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联性。AI+安防要解决的将不再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车之间的结构联系,而是能自主判断“你是谁”。
五、投资并购成安防行业趋势
由于AI技术和供应链资源参差不齐的事实客观存在,我们发现,不少传统安防企业通过投资/并购AI公司的方式来弥补各自短板,向完美结合体演进。
目前安防市场已经形成了“两超多强”的格局,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领跑市场,东方网力、佳都、苏州、汉王等第二梯队企业奋起直追。当有了新技术的运作,尤其在AI应用正式落地安防之后,投资或收购AI技术公司成为传统安防企业最有效创新升级的方式,而AI+安防企业也将面临行业集中度提高,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的洗礼,2018年也将会迎来第一批倒闭潮。
六、AI+安防企业的业务逻辑是先TOb,增量市场同样
公安部门属于比较高端的市场,但从历史来看,都是从政府这边去切入,然后成熟之后再往民用方向普及,随着AI成熟度的进一步加强,很多安防产品已经开始逐步下沉到更多细分的民用场景,如社区、学校、工业园区、智能家居等。
而受益于安防领域深度学习算法的快速发展,智能安防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AI+安防时代,面对安防视频产品下游的需求,运营服务将有较大的市场空间,这也将成为我国安防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2017年是AI+安防企业正式落地应用的第一年,具备深度学习算法或AI产品开始在政府国安得到小范围运用,包括提供个性化定制解决方案,随着未来技术的成熟,以及国家政策的推动。在原有安防场景里,AI+安防产品大规模运用最多只有5年左右时间,这些年弯道超车的AI初创企业,以及积极拥抱AI新技术的传统安防企业的行业格局变化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