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业内,各家企业节节推进PPP,使得PPP项目作为一种响应政府融资政策改革的公私合作模式,已经在安防行业逐步落实并进入建设阶段。
"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用好1800亿元引导基金,依法严格履行合同,充分激发社会资本参与热情。"这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PPP的一段表述。从PPP模式开始运行以来,国家对其投入了很大的热情和大量的政策倾斜,发改委和财政部密集出台文件为PPP"站台"。日前,国务院2017年立法工作计划发布,在诸多立法项目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引入社会资本(PPP)条例被列为"全面深化改革急需的项目"。
那么,在政策利好的大环境下,安防企业积极探索PPP模式,结果究竟是一块蜜糖还是一剂毒药呢?
蜜糖论
当前,安防设施需求快速增加,预计今年安防市场总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项目大、周期长"的PPP模式为安防企业与政府之间开展合作带来了新空间。
1.树立企业品牌形象
在安防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品牌建设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而PPP项目是很好的扩大品牌影响力的选择。一方面PPP项目的知名度远高于一般工程,企业在一个PPP项目上的成功运作,将为企业带来远超经济效益的品牌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通过长周期的建设和运营,企业与当地政府的合作关系将不断加强,而信任关系越牢固,责任承担也就越多,企业将会获得更多与政府合作的合作渠道,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好处。
2.扩大企业融资渠道
由于国家的大力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很容易为PPP项目的企业提高授信额度、增进信用等级,企业从金融机构贷到大额贷款将会变得更容易。
3.推动企业持续创新
"实力决定一切",这句话是PPP项目得以顺利开展的最好注解。在政府层面,如果政府实力强,领导层团结一致谋发展,政治生态长期和谐稳定,投资环境、经商环境优越,久而久之则商贾云集、项目落地率高。社会资本方层面,如果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设计、施工、维运、人脉关系综合实力强,承接项目来就会攻城略地;社会资本实力不足,与规模较大的PPP项目要求不匹配,就会"小马拉大车",项目进展势必困难重重。
尽管目前落地的PPP项目中,都是国企这样的"大玩家"在主导市场,但是这并不代表民营企业就不能参与到PPP市场中,切出一块属于自己的市场蛋糕。
PPP市场的创新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金融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在金融创新和管理创新上,虽然中小企业很难参与,但大量的优质民营上市或非上市企业可以参与;而对于技术创新,中小型乃至创业型企业都可以在PPP市场上大有所为。
4.挖掘大数据应用价值
对安防企业来说,参与PPP项目更多的是参与智慧城市如平安城市、智能交通类的项目建设,而这几年,感知、云与大数据席卷各行各业,如何从体量庞大,且以非结构化、半结构化的视频、图片为主的大数据中,实现大数据深度应用是目前困扰安防企业的难题之一。
PPP项目数以十年的周期或许能为这一难题带来新的解决思路。大数据应用的核心技术是深度学习,而深度学习最深刻的优势在于足够多的数据来训练。训练越多,算法的鲁棒性、泛化能力越强。目前深度学习算法的训练数据普遍都是几十万、上百万级。像一些互联网行业的IT巨头们,他们的训练数据都是上千万、甚至上亿级别。
安防行业的"十亿张"从何而来?据了解,尽管视频监控带来了图片与视频资源的激增,一方面出于安全及隐私的考虑,不少公司做大数据训练时,样本采用的是本公司自有建设的监控资源库,小范围的区域监控远远够不成海量;另一方面,目前安防产品的形态并没有给深度学习留下一个很好的空间,比如说安防系统的数据大多都存储在一个录像机、存储设备里,他们可以是DVR、NVR、IPSAN或者云存储里,这样的构成体系不太方便让一个计算设备把它的数据挖掘出来,然后去处理。因此,通过与政府长达十年以上的深入合作,能够为安防企业带来无可计量的数据,真正实现大数据训练。
5.健全市场竞争体系
PPP是以市场主体"投资取得回报"的模式,来形成其物质利益追求与"社会责任"的统一,企业方面必须接受PPP"盈利但非暴利"的原则约束。
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类型的社会资本,偏好"快进快出"和"以敢冒高风险博取高回报",通常不是PPP的适宜参与者。PPP将会带动有意愿和政府长期合作、经济效益虽不高,但回报"可接受"的市场主体"走出去",打开他们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并形成"1+1+1>3"的公共服务绩效升级效应,这是市场体系成熟、健全的表现。
毒药论
PPP对政府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有着重大意义,对企业形象塑造和创新驱动也有着正面影响,那么,如乌托邦一般的PPP,又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1.高门槛、迈不进
正如上文所说,PPP项目有"规模大、周期长、前期资金需求大"的特点,有可能只是个强者游戏。因此,企业若想参与PPP项目,需要制定合理的建设计划、投资计划、运营收入计划,就必须有能力。除了资金实力要求外,对产品、系统、集成、实施、运行、维护等多个层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上,中小型企业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
此外,受诸多因素的影响,PPP并不一定会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巨额的投入到头来并不一定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这对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因此,PPP从一定层面上来说是一个强者游戏,并不适合整个安防企业。当然,这仅仅只是从目前的形势来进行判断,未来是否会有适合中小型安防企业的项目和模式出现也未可知。
2.门不当、户不对
PPP模式作为一种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其中有一个非常大的不可控因素,那就是政府。在PPP项目中,政府往往扮演着多重角色,包括需求分析、投资分析决策、特许权授予、担保、产品或服务购买、税收优惠等。因此在PPP项目推进中,如果在某些环节政府的工作出现失误,就会导致项目出现问题。
一是国家对PPP项目的相关规定及法规还不是十分详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级政府和实施单位对具体项目的理解会存在偏差。此外,中央和地方政府缺少一站式立项、评估和审批等机构,若没有有效的管理机构监督,那么相关的法律体系也将失去作用。
二是政企观念不同,可能导致决策失误。政府部门更多地倾向于考虑社会效益,而企业则更多地关心项目的经济效益。不同的观念带来的并不仅仅是政企双方不同的行为矛盾,也会面临立项、投资决策、可行性研究失误等带来的问题。
三是政企地位不平等。政企地位不平等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两者之间地位的不平等会在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给企业带来困扰。除此之外,还有政府内部可能存在的官僚主义和贪污腐败等问题,也影响着PPP项目的推进。
实际上,不论是在传统模式还是PPP模式下,市场竞争永远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安防企业参与PPP项目对企业的产品、系统、集成、实施、运行、维护等多个层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勤练内功,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增强综合运营能力是首要任务。另一方面,中小安防企业在资金、资质等现实制约下,也可以选择与上下游企业从战略合作、联营等做起,参与到PPP项目实践中来,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