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陕西省工信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将投资77.84亿元进行数字城市建设,以西安、宝鸡、咸阳等智慧城市为引领,到2012年底,完成所有县级中心的数字城市建设,实现“数字陕西”。目前,宝鸡、西安数字城市建设已初具规模,咸阳、渭南、延安、榆林都已经全面部署在建,汉中、安康、商洛、铜川的数字城市建设方案也正在制定中。
在我省数字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作为省会城市,西安在数字城市的建设中是如何推进的,记者近日走访了西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
2012年5月10日,以“数字城市风起云涌,地理智慧引领未来”为主题的“2012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共享研讨会暨数字西安地理空间框架应用推广会”在西安召开。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武文忠致辞表示,数字西安地理空间框架平台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与西安市政府三方合作实施,在西安市和各区县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平台在地理信息框架基础上促进了西安市地理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极大满足各个部门深层次应用需求,进一步推进了区域公共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政府、公众和行业用户提供了开放式、一体化的空间信息服务。
●数字西安 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初见成效
西安是我国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是当今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大城市之一。加快信息化发展步伐,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已成为实现西安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随着国家战略结构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发展,西安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对地理信息资源与技术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是由于业务部门和行业条块分割严重、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平不高等造成的重复性建设、缺乏深度整合、各系统与数据库互不联通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西安市的信息化建设,影响了西安向国际大都市转型的步伐。
西安市信息中心副主任任敏表示,“数字西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项目”,是以西安市基础地理框架数据和地名地址数据为基础、共享交换服务为核心,全市“一张图”,利用全市电子政务内外网为各应用单位提供公共地理框架底图、共享专题资源以及扩展开发服务,方便地理信息资源的在线访问和专业应用系统的快速开发,避免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
据悉,“数字西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项目”于2010年10月全部建设完成并顺利通过国家测绘局验收,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平台“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西安市被授予“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2011年9月,“数字西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项目”再次获得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的肯定,被评为2011年度中国GIS(地理信息系统)优秀工程金奖。
进入2012年以来,随着西安市以及各区县的数字城市建设不断走向深入,“数字西安”的信息化绿色应用生态效应正在逐步显现。据统计,通过“数字西安地理空间框架平台”的持续接入应用,西安市信息化建设已节省了约6000万元的重复建设资金。
●地理空间框架 数字城市的“基石”
地理空间框架是数字城市的“基石”,是数字化生活环境的支撑平台,“构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立权威、唯一的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已成为当前数字城市建设的落脚点。西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赵平在会上表示,作为全国第一个试点并正式运行的超大规模副省级数字城市项目,“数字西安地理空间框架平台”基于SuperMap GIS和电子政务“一张图”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与应用模式设计,实现了地理空间信息与委办局异构GIS平台业务系统无缝融合与共享,并可实现地域特征、人口、法人、宏观经济等多重空间数据整合与集成,有效完成深度GIS功能分析的难题,实现了西安城市管理和服务的空间化、精细化、动态化、可视化,可提供多层次、多级别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满足了委办局和区级政府部门的业务需求,为“数字西安”的运行提供了有效保障。
如今,依托“数字西安地理空间框架项目”、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应用示范子系统,西安市政府正在不断深化区域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与应用建设,推动各部门的互联互通与信息共享,努力提升陕西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西安市信息中心副主任任敏介绍说,建设“数字西安”关键在于应用,目的在于服务,旨在构建数字城市产业生态化,促进信息资源整合。例如120急救指挥系统调用市级平台提供的离线切片地图服务,则可搭建急救呼叫业务的可视化分析,为患者呼叫定位、急救派车、医疗资源空间选址提供决策支持,能够迅速定位呼叫地点,选择最适当急救车辆,按照最优路线把患者送往合适的救治机构,为患者赢得救治时间;公众网服务子系统利用市级平台的地理编码普查成果,可提供生活、购物、教育、医疗等分类信息及地址(20多万条)的模糊查询、快准定位、资源分布、公交分析等服务,给百姓带来了更加便捷的信息化服务。“数字西安地理空间框架平台”现已在市环保局、120指挥中心、地震局、公安局指挥中心、消防支队、城管执法局等委办局及区县分平台投入使用。其全应用生态及产业链式的发展模式为西安市构建“一体化”电子政务应用提供了基础,为国内超大规模数字城市工程建设提供了样板,在陕西省、西北地区乃至全国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给每样公物都配上一个“身份证”,把井盖、路灯、邮筒、果皮箱、停车场、电话亭等城市元素纳入城市信息化管理的范畴,西安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正在推动已建区与市级平台对接、未建区直接使用市级平台资源,以实现市区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最终形成市区一体化的“大城管”型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比如,西安的路灯编号就可以实现110、119、120、12342等应急救助服务共用,危急时即可发挥重要寻址作用。当你在西安旅游,面对突发情况进行求助时,可通过路灯编号描述所处位置,方便救援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据悉,目前该系统已经从传统的数字城管建设,扩展到地下管线、人口房屋、民政、消防、应急、专项普查、移动执法等扩展应用,“大城管”型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完成后,范围将覆盖西安市6个区和4个开发区,将有力推动西安市城市管理走向精细化、标准化和流程化管理。系统还将向“服务型数字城管”转变,通过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服务方式,吸引市民积极参与到数字城管的运营与城市管理中来。
●整合信息资源 实现平台共享
西安市雁塔区是国家首批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中西安市的试点区。目前,基于市级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雁塔区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已建成初具规模,完成了无线数据采集、业务受理、实有人口服务与管理等14个子系统。系统具有独特的优势,将基于“一张图”的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与应用模式作为社会信息资源整合的框架,能够将西安雁塔区的电子地图与人、地、事、物、情、组织和视频监控数据及政府各部门的专业数据展现在地理空间上,实现区域空间地理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集成,统一为各级部门提供可视化的决策分析和数据共享服务。该项目技术人员向记者介绍,“地理信息数据除在业务平台中使用之外,还被利用到单元管理员使用的PDA督导通上,在单元管理员采集数据过程中,管理员还可以将案件发生的位置更加方便快捷的上报,提高案件上报的准确性”。
借助GIS云计算技术、移动GIS技术以及二三维一体化GIS技术等数字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数字西安地理空间框架平台”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各方推进、资源互补、利益互保”的原则,采用支持云计算的第四代地理信息共享和“一张图”的信息整合模式,以地理空间框架整合人口、法人、宏观经济等各种信息资源,形成了“一张图、一库一平台、一套机制、N个应用”的数字城市建设模式(简写为“1+1+1+1+N”),构建了互联互通的地理信息公众服务平台及跨部门(或跨领域)的地理信息共享机制,加快了我国省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建设与发展,为我国超大型数字城市建设提供了示范和经验参考,并在城市管理、政府决策和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负责该项目验收的专家向记者表示,其服务模式先进多元、运行方式规范灵活,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任敏介绍,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目标是整合全市信息资源,建立统一、海量、权威的地理信息共享数据库,促进政务地理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宏观经济社会分析、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建设地理信息公众服务平台,为城市数字化管理、市民数字化生活作好服务,推动“数字西安”的建设。随着城市建设及新技术的发展,共享平台服务将不断丰富和完善,实现从地上到地下,从二维到三维,从静态到动态,全方位、多层次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提供服务,为“数字西安”的发展提供权威完善的地理信息服务。
共享平台基于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整合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市勘察测绘院、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及各委办局提供的业务数据,建成一套共享数据库,可以为各应用单位提供丰富权威的数据资源。同时,为确保平台数据的时效性和鲜活性,西安市信息中心将每隔1-2年,对数据进行更新完善。最后,任敏告诉记者,西安市信息中心也在探索市场化道路,与相关的技术和推广机构合作,动态更新地图,使大量信息快速更新,满足各方的需求。在技术、市场、管理中寻求积极合作,最终达到统筹全局,互利互赢的局面。
“数字西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项目”是我国第一个正式运行的超大规模副省级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共享平台,技术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国内类似数字城市工程建设提供了样板,在陕西省、西北地区乃至全国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为“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共享平台为西安市地理信息共享应用提供了全新的应用服务模式,为行业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地理空间信息支撑,在西安市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665个城市中已有230个开展了数字城市建设,以“数字城市”为主要内容的城市软环境建设已成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顺应全国各地不断掀起的数字城市建设浪潮,我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也正不断走向深入。大力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加速构建数字城市建设,深入推动测绘地理信息加速与转型发展,对于提升我国经济社会保障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全面开花,我国数字城市建设开始向政府、企业和公众互动的电子政务应用生态系统转变,促进了我国城市管理、政府决策和服务民生的能力及水平的提升。面对数字城市、数字区域向智慧城市、智慧区域的转型机遇,西安市将继续深入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模式,扩大和深化地理信息应用生态建设成果,共同推进“数字中国”信息化建设进程。
在我省数字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作为省会城市,西安在数字城市的建设中是如何推进的,记者近日走访了西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
2012年5月10日,以“数字城市风起云涌,地理智慧引领未来”为主题的“2012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共享研讨会暨数字西安地理空间框架应用推广会”在西安召开。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武文忠致辞表示,数字西安地理空间框架平台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与西安市政府三方合作实施,在西安市和各区县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平台在地理信息框架基础上促进了西安市地理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极大满足各个部门深层次应用需求,进一步推进了区域公共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政府、公众和行业用户提供了开放式、一体化的空间信息服务。
●数字西安 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初见成效
西安是我国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是当今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大城市之一。加快信息化发展步伐,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已成为实现西安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随着国家战略结构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发展,西安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对地理信息资源与技术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是由于业务部门和行业条块分割严重、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平不高等造成的重复性建设、缺乏深度整合、各系统与数据库互不联通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西安市的信息化建设,影响了西安向国际大都市转型的步伐。
西安市信息中心副主任任敏表示,“数字西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项目”,是以西安市基础地理框架数据和地名地址数据为基础、共享交换服务为核心,全市“一张图”,利用全市电子政务内外网为各应用单位提供公共地理框架底图、共享专题资源以及扩展开发服务,方便地理信息资源的在线访问和专业应用系统的快速开发,避免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
据悉,“数字西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项目”于2010年10月全部建设完成并顺利通过国家测绘局验收,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平台“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西安市被授予“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2011年9月,“数字西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项目”再次获得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的肯定,被评为2011年度中国GIS(地理信息系统)优秀工程金奖。
进入2012年以来,随着西安市以及各区县的数字城市建设不断走向深入,“数字西安”的信息化绿色应用生态效应正在逐步显现。据统计,通过“数字西安地理空间框架平台”的持续接入应用,西安市信息化建设已节省了约6000万元的重复建设资金。
●地理空间框架 数字城市的“基石”
地理空间框架是数字城市的“基石”,是数字化生活环境的支撑平台,“构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立权威、唯一的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已成为当前数字城市建设的落脚点。西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赵平在会上表示,作为全国第一个试点并正式运行的超大规模副省级数字城市项目,“数字西安地理空间框架平台”基于SuperMap GIS和电子政务“一张图”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与应用模式设计,实现了地理空间信息与委办局异构GIS平台业务系统无缝融合与共享,并可实现地域特征、人口、法人、宏观经济等多重空间数据整合与集成,有效完成深度GIS功能分析的难题,实现了西安城市管理和服务的空间化、精细化、动态化、可视化,可提供多层次、多级别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满足了委办局和区级政府部门的业务需求,为“数字西安”的运行提供了有效保障。
如今,依托“数字西安地理空间框架项目”、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应用示范子系统,西安市政府正在不断深化区域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与应用建设,推动各部门的互联互通与信息共享,努力提升陕西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西安市信息中心副主任任敏介绍说,建设“数字西安”关键在于应用,目的在于服务,旨在构建数字城市产业生态化,促进信息资源整合。例如120急救指挥系统调用市级平台提供的离线切片地图服务,则可搭建急救呼叫业务的可视化分析,为患者呼叫定位、急救派车、医疗资源空间选址提供决策支持,能够迅速定位呼叫地点,选择最适当急救车辆,按照最优路线把患者送往合适的救治机构,为患者赢得救治时间;公众网服务子系统利用市级平台的地理编码普查成果,可提供生活、购物、教育、医疗等分类信息及地址(20多万条)的模糊查询、快准定位、资源分布、公交分析等服务,给百姓带来了更加便捷的信息化服务。“数字西安地理空间框架平台”现已在市环保局、120指挥中心、地震局、公安局指挥中心、消防支队、城管执法局等委办局及区县分平台投入使用。其全应用生态及产业链式的发展模式为西安市构建“一体化”电子政务应用提供了基础,为国内超大规模数字城市工程建设提供了样板,在陕西省、西北地区乃至全国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给每样公物都配上一个“身份证”,把井盖、路灯、邮筒、果皮箱、停车场、电话亭等城市元素纳入城市信息化管理的范畴,西安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正在推动已建区与市级平台对接、未建区直接使用市级平台资源,以实现市区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最终形成市区一体化的“大城管”型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比如,西安的路灯编号就可以实现110、119、120、12342等应急救助服务共用,危急时即可发挥重要寻址作用。当你在西安旅游,面对突发情况进行求助时,可通过路灯编号描述所处位置,方便救援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据悉,目前该系统已经从传统的数字城管建设,扩展到地下管线、人口房屋、民政、消防、应急、专项普查、移动执法等扩展应用,“大城管”型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完成后,范围将覆盖西安市6个区和4个开发区,将有力推动西安市城市管理走向精细化、标准化和流程化管理。系统还将向“服务型数字城管”转变,通过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服务方式,吸引市民积极参与到数字城管的运营与城市管理中来。
●整合信息资源 实现平台共享
西安市雁塔区是国家首批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中西安市的试点区。目前,基于市级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雁塔区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已建成初具规模,完成了无线数据采集、业务受理、实有人口服务与管理等14个子系统。系统具有独特的优势,将基于“一张图”的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与应用模式作为社会信息资源整合的框架,能够将西安雁塔区的电子地图与人、地、事、物、情、组织和视频监控数据及政府各部门的专业数据展现在地理空间上,实现区域空间地理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集成,统一为各级部门提供可视化的决策分析和数据共享服务。该项目技术人员向记者介绍,“地理信息数据除在业务平台中使用之外,还被利用到单元管理员使用的PDA督导通上,在单元管理员采集数据过程中,管理员还可以将案件发生的位置更加方便快捷的上报,提高案件上报的准确性”。
借助GIS云计算技术、移动GIS技术以及二三维一体化GIS技术等数字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数字西安地理空间框架平台”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各方推进、资源互补、利益互保”的原则,采用支持云计算的第四代地理信息共享和“一张图”的信息整合模式,以地理空间框架整合人口、法人、宏观经济等各种信息资源,形成了“一张图、一库一平台、一套机制、N个应用”的数字城市建设模式(简写为“1+1+1+1+N”),构建了互联互通的地理信息公众服务平台及跨部门(或跨领域)的地理信息共享机制,加快了我国省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建设与发展,为我国超大型数字城市建设提供了示范和经验参考,并在城市管理、政府决策和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负责该项目验收的专家向记者表示,其服务模式先进多元、运行方式规范灵活,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任敏介绍,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目标是整合全市信息资源,建立统一、海量、权威的地理信息共享数据库,促进政务地理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宏观经济社会分析、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建设地理信息公众服务平台,为城市数字化管理、市民数字化生活作好服务,推动“数字西安”的建设。随着城市建设及新技术的发展,共享平台服务将不断丰富和完善,实现从地上到地下,从二维到三维,从静态到动态,全方位、多层次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提供服务,为“数字西安”的发展提供权威完善的地理信息服务。
共享平台基于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整合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市勘察测绘院、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及各委办局提供的业务数据,建成一套共享数据库,可以为各应用单位提供丰富权威的数据资源。同时,为确保平台数据的时效性和鲜活性,西安市信息中心将每隔1-2年,对数据进行更新完善。最后,任敏告诉记者,西安市信息中心也在探索市场化道路,与相关的技术和推广机构合作,动态更新地图,使大量信息快速更新,满足各方的需求。在技术、市场、管理中寻求积极合作,最终达到统筹全局,互利互赢的局面。
“数字西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项目”是我国第一个正式运行的超大规模副省级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共享平台,技术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国内类似数字城市工程建设提供了样板,在陕西省、西北地区乃至全国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为“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共享平台为西安市地理信息共享应用提供了全新的应用服务模式,为行业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地理空间信息支撑,在西安市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665个城市中已有230个开展了数字城市建设,以“数字城市”为主要内容的城市软环境建设已成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顺应全国各地不断掀起的数字城市建设浪潮,我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也正不断走向深入。大力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加速构建数字城市建设,深入推动测绘地理信息加速与转型发展,对于提升我国经济社会保障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全面开花,我国数字城市建设开始向政府、企业和公众互动的电子政务应用生态系统转变,促进了我国城市管理、政府决策和服务民生的能力及水平的提升。面对数字城市、数字区域向智慧城市、智慧区域的转型机遇,西安市将继续深入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模式,扩大和深化地理信息应用生态建设成果,共同推进“数字中国”信息化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