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杭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是浙江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有着江、河、湖、山交融的优美自然环境及深厚的人文历史环境。全市分属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
经历年的建设,杭州市基本形成了一个集防洪、灌溉、供水、发电、旅游、环保等综合效能的水利工程体系,极大地保障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全市已建成大型水库4座、中型水库13座、小(一)型水库81座、小(二)型水库520座,以及近2万座蓄水塘坝,水库总库容236亿立方米,可灌溉农田71.75万亩。最近十年,全市实施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杭嘉湖南排杭州枢纽工程、青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分水江水利枢纽工程、华光潭水电站工程、东苕溪干流整治工程、千里城乡河网清水工程、百库达标工程、小流域治理工程、城市防洪工程等十大工程。这十大工程实施完成后,将为杭州市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起着显著的保障作用。
由于受西高东低的区域地形影响,杭州市洪、涝、台、旱灾害频发。建国以来,洪水以1954年杭嘉湖平原洪水、1955年钱塘江干流洪水、1969年分水江特大洪水、1984年东苕溪洪水、1996年“6·30”洪水、1997年“7·9”洪水和1999年“6·30”洪水最为严重。台风以1956年第12号台风、1962年第14号台风、1963年第12号台风、1977年第11号台风、1988年第7号台风和1997年第11号等台风造成的灾害最为严重。其中1988年7号台风不但农田受淹达95万多亩,还造成杭州市区380家市属工厂企业、农村上千家乡镇企业停产,交通道路阻塞,一度停水停电,直接经济损失达4.8亿多元。2007年,受第16号台风“罗莎”影响,杭州主城区和部分区、县(市)普降大暴雨,全市受灾人口达50.12万人,经济损失10.63亿元。
历次的灾害,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防汛减灾工作不仅要控制洪水更应进行洪水管理,在发挥工程措施的同时,应用非工程措施对洪水进行有效管理是关键。杭州市防汛应急指挥系统在原有设备和设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先进的地理信息(GIS)、遥感(RS)、计算机网络、音视频、通讯、自动测报、多媒体和大型数据库等技术,结合决策支持措施,实现杭州市防汛指挥的数字化、网络化、高效化的协同管理,为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有效地支持。
二、原防汛信息系统状况
为实时掌握水雨情信息,提高防汛防台的反应速度和决策指挥水平。1999年全市启动水雨情遥测站点建设,至2007年底累计建成遥测站点411个;2003年按照省-市-县三级会商的要求,全市开展防汛视频会商系统建设,共建成会商点12点,覆盖2区、5县(市)和大型水库;2004年建成了水利GIS平台,统一管理全市的工情、水雨情、台风路径、人员物资和抢险队伍;2006年实施了东苕溪远程图像监视系统。这些系统的建成,使杭州市防汛应急指挥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但随着极端天气条件下防汛突发事件的增多,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防汛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系统老化和功能不全,严重制约防汛指挥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
1、数据采集:主城区的水雨情数据未能实现与城管、气象部门共享,局部地区水雨情数据不全。水雨情数据采集时长1小时,难以满足突发事件下数据实时性的要求。
2、网络架构:受建设技术的限制,网络采用共享的VPN网络架构,速率不稳定。网络带宽不足,不能保证同时传输会商视频、监控图像和应用数据。在召开视频会商会议时,出现严重的丢包现象,造成图像马赛克或静止,声音不连续。
3、会商会议:受场地条件限制,指挥中心场地偏小,仅能容纳30多人参加会议,音箱、灯光等设施设备简陋。
4、决策指挥:系统的反应速度不快,无预测、预报能力,且不能实现单点登陆。在面对罗莎这样短时间强降雨的台风时,大量数据不能及时处理,系统的集成度无法完满指挥需要。
5、硬件条件:会商设备、音视频设备、网络设备及应用服务器老化,故障率显著增多,维护调试困难。
二、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防汛应急指挥系统是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级防指实施防汛防台决策的基础,是正确分析和判断防汛防台形势、科学制定防汛防台调度方案的依据,是实施洪水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实现数据采集、分析,调度决策,风险评估,综合管理,视频会商和汛情模拟等功能下,保证系统稳定、使用便捷、图像清晰、覆盖全市、信息共享,确保“四不一正常”目标的实现。杭州市防汛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三、系统的架构及标准要求
杭州市防汛应急指挥系统包括会商系统、调度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信息展示系统和网络系。统一按照 “运行稳定,图像高清,声音保真,功能齐全,管理简便,保障充分”进行设计。
1、会商系统
由多点控制器MCU、会议终端和会场音视频设备三部分组成。设备的参数要求:
(1)MCU满足接入30个会议终端。支持H.264、H.263、H.261视频协议,支持H.239标准数据协议;能进行双流工作;支持混速、混分辨率呼叫;支持高清的HD(720P);能实施集中管理,支持即时会议功能。
(2)会议终端要求图像分辨率达最高达到720P(1280×720)分辨率;支持H.239标准双流协议和支持H.264等视频编解码标准。
(3)会场音视频系统:显示屏满足分辨率达到720P,满足各种显示的需要;中央控制系统实现移动和固定相结合的控制台,所有设备统一集成控制;音响扩声系统采用主辅音箱结合,实现会议室声场均衡;灯光系统实现800LUX以上灯光照度、色温3200K、显色指数大于85%的专业摄像照明环境;会场摄像采用1个SONY BRC-H700P 3 CCD 高清彩色视频摄像机和5个EVI-HD1高清通讯型彩色摄像机,实现会场全角度覆盖。
2、调度系统
由视频会议软件配置外围的摄像头和耳麦以及音箱组成。软件视频会议系统选用POLYCOM PVX软终端产品。
3、网络平台
采用MSTP线路方式组网,并在中心会场实现网络集聚。同时实现4MByte/s视频会商与6 MByte/s业务数据分网传输。
4、决策支持系统
通过实时数据的分析计算,实现洪水的科学调度;通过实时图像监控,掌握各种汛情;通过三维地理信息平台,实时跟踪汛情的发展;通过预案管理实现责任制的落实;通过防汛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实现洪水综合管理。
5、信息展示系统
通过DLP屏、液晶屏、触摸屏、液晶墙和LED显示器等显示设备,把各类信息系统的图像、报表和数据按照防汛指挥的要求进行展示、切换和传输。
杭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是浙江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有着江、河、湖、山交融的优美自然环境及深厚的人文历史环境。全市分属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
经历年的建设,杭州市基本形成了一个集防洪、灌溉、供水、发电、旅游、环保等综合效能的水利工程体系,极大地保障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全市已建成大型水库4座、中型水库13座、小(一)型水库81座、小(二)型水库520座,以及近2万座蓄水塘坝,水库总库容236亿立方米,可灌溉农田71.75万亩。最近十年,全市实施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杭嘉湖南排杭州枢纽工程、青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分水江水利枢纽工程、华光潭水电站工程、东苕溪干流整治工程、千里城乡河网清水工程、百库达标工程、小流域治理工程、城市防洪工程等十大工程。这十大工程实施完成后,将为杭州市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起着显著的保障作用。
由于受西高东低的区域地形影响,杭州市洪、涝、台、旱灾害频发。建国以来,洪水以1954年杭嘉湖平原洪水、1955年钱塘江干流洪水、1969年分水江特大洪水、1984年东苕溪洪水、1996年“6·30”洪水、1997年“7·9”洪水和1999年“6·30”洪水最为严重。台风以1956年第12号台风、1962年第14号台风、1963年第12号台风、1977年第11号台风、1988年第7号台风和1997年第11号等台风造成的灾害最为严重。其中1988年7号台风不但农田受淹达95万多亩,还造成杭州市区380家市属工厂企业、农村上千家乡镇企业停产,交通道路阻塞,一度停水停电,直接经济损失达4.8亿多元。2007年,受第16号台风“罗莎”影响,杭州主城区和部分区、县(市)普降大暴雨,全市受灾人口达50.12万人,经济损失10.63亿元。
历次的灾害,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防汛减灾工作不仅要控制洪水更应进行洪水管理,在发挥工程措施的同时,应用非工程措施对洪水进行有效管理是关键。杭州市防汛应急指挥系统在原有设备和设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先进的地理信息(GIS)、遥感(RS)、计算机网络、音视频、通讯、自动测报、多媒体和大型数据库等技术,结合决策支持措施,实现杭州市防汛指挥的数字化、网络化、高效化的协同管理,为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有效地支持。
二、原防汛信息系统状况
为实时掌握水雨情信息,提高防汛防台的反应速度和决策指挥水平。1999年全市启动水雨情遥测站点建设,至2007年底累计建成遥测站点411个;2003年按照省-市-县三级会商的要求,全市开展防汛视频会商系统建设,共建成会商点12点,覆盖2区、5县(市)和大型水库;2004年建成了水利GIS平台,统一管理全市的工情、水雨情、台风路径、人员物资和抢险队伍;2006年实施了东苕溪远程图像监视系统。这些系统的建成,使杭州市防汛应急指挥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但随着极端天气条件下防汛突发事件的增多,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防汛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系统老化和功能不全,严重制约防汛指挥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
1、数据采集:主城区的水雨情数据未能实现与城管、气象部门共享,局部地区水雨情数据不全。水雨情数据采集时长1小时,难以满足突发事件下数据实时性的要求。
2、网络架构:受建设技术的限制,网络采用共享的VPN网络架构,速率不稳定。网络带宽不足,不能保证同时传输会商视频、监控图像和应用数据。在召开视频会商会议时,出现严重的丢包现象,造成图像马赛克或静止,声音不连续。
3、会商会议:受场地条件限制,指挥中心场地偏小,仅能容纳30多人参加会议,音箱、灯光等设施设备简陋。
4、决策指挥:系统的反应速度不快,无预测、预报能力,且不能实现单点登陆。在面对罗莎这样短时间强降雨的台风时,大量数据不能及时处理,系统的集成度无法完满指挥需要。
5、硬件条件:会商设备、音视频设备、网络设备及应用服务器老化,故障率显著增多,维护调试困难。
二、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防汛应急指挥系统是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级防指实施防汛防台决策的基础,是正确分析和判断防汛防台形势、科学制定防汛防台调度方案的依据,是实施洪水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实现数据采集、分析,调度决策,风险评估,综合管理,视频会商和汛情模拟等功能下,保证系统稳定、使用便捷、图像清晰、覆盖全市、信息共享,确保“四不一正常”目标的实现。杭州市防汛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三、系统的架构及标准要求
杭州市防汛应急指挥系统包括会商系统、调度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信息展示系统和网络系。统一按照 “运行稳定,图像高清,声音保真,功能齐全,管理简便,保障充分”进行设计。
1、会商系统
由多点控制器MCU、会议终端和会场音视频设备三部分组成。设备的参数要求:
(1)MCU满足接入30个会议终端。支持H.264、H.263、H.261视频协议,支持H.239标准数据协议;能进行双流工作;支持混速、混分辨率呼叫;支持高清的HD(720P);能实施集中管理,支持即时会议功能。
(2)会议终端要求图像分辨率达最高达到720P(1280×720)分辨率;支持H.239标准双流协议和支持H.264等视频编解码标准。
(3)会场音视频系统:显示屏满足分辨率达到720P,满足各种显示的需要;中央控制系统实现移动和固定相结合的控制台,所有设备统一集成控制;音响扩声系统采用主辅音箱结合,实现会议室声场均衡;灯光系统实现800LUX以上灯光照度、色温3200K、显色指数大于85%的专业摄像照明环境;会场摄像采用1个SONY BRC-H700P 3 CCD 高清彩色视频摄像机和5个EVI-HD1高清通讯型彩色摄像机,实现会场全角度覆盖。
2、调度系统
由视频会议软件配置外围的摄像头和耳麦以及音箱组成。软件视频会议系统选用POLYCOM PVX软终端产品。
3、网络平台
采用MSTP线路方式组网,并在中心会场实现网络集聚。同时实现4MByte/s视频会商与6 MByte/s业务数据分网传输。
4、决策支持系统
通过实时数据的分析计算,实现洪水的科学调度;通过实时图像监控,掌握各种汛情;通过三维地理信息平台,实时跟踪汛情的发展;通过预案管理实现责任制的落实;通过防汛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实现洪水综合管理。
5、信息展示系统
通过DLP屏、液晶屏、触摸屏、液晶墙和LED显示器等显示设备,把各类信息系统的图像、报表和数据按照防汛指挥的要求进行展示、切换和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