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月25日,对于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而言,肇始于19日晚的持续雾霾,是去年《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发布后各成员单位的“第一次实战配合”。20日、21日、24日,北京市先后启动重污染“黄色预警”和两次“橙色预警”。
25日,记者专访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姚辉,请他介绍“重污染预警后,应急指挥部如何指挥?”
根据《应急预案》,北京市将空气重污染应急纳入全市应急体系统一管理,在北京市应急委统一领导下,成立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总指挥由分管应急工作的副市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市政府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市长和副秘书长担任。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办公室主任由市环保局局长担任;成员单位由市各有关部门和各区县政府组成。
“整个应急体系中,指挥部更多发挥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反馈功能。”姚辉向记者介绍了详细工作流程。
空气重污染监测由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以下简称“监测中心”)负责,每日会商2次,早晨和下午各一次。监测中心每日还与气象部门进行会商,内容包括天气情况、污染扩散条件、空气质量预报。
“预报出未来几日空气质量的趋势后,监测中心向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经协商后决定,发布什么级别的预警、采取哪些行动。”姚辉介绍,按照《应急预案》,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报总指挥批准。
一份拟好的“橙色预警”通知经报送,获得“总指挥”批准并签字后,这份通知将第一时间通过“传真”“短信”两种形式,发往“指挥部”的30多家成员单位,包括各区县和一些重点委办局部门。指挥部还要求各成员单位,在一定时限内反馈落实应急的情况。
“与此同时,一份告知‘启动空气重污染预警’的稿件,也会通过宣传部门、新闻媒体、多个官方微博账号等多种渠道,第一时间告知公众‘北京市已启动重污染预警’。”姚辉说。
按照《应急预案》,北京市将“空气重污染”分为4个预警响应级别,由轻到重顺序依次为四级蓝色、三级黄色、二级橙色、一级红色。自应急预案实施以来,北京市共启动蓝色预警8次,2013年和2014年各4次。
预警发布后,是启动“各司其职”的应急措施。姚辉介绍,应急措施分为3个层面。
其一,是市一级督察组的督察。按照“指挥部”部署,北京市监察局、市政府督察室、市环保局等部门组成督察组,在全市范围内监察“重污染橙色预警”落实情况。
其二,是指挥部成员单位的督察。根据各自工作领域,按照《应急预案》执行。比如,市经信委督察工业企业的停产、限产,市城管局督察禁止烧烤、焚烧垃圾等“禁烧”的落实,市住建委督察工地扬尘控制的落实情况,市教委督察中小学、幼儿园等停止户外活动等。
其三,是区县督察组。根据《应急预案》,在辖区督察《应急预案》相应措施落实情况。
“除三级督察,指挥部还要求市环保局对排污企业进行检查,处罚超标排污。”姚辉说。
“心情随重污染加重,而更加焦灼。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将《应急预案》的规定措施,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减缓污染趋势。也希望公众进行必要防护、积极参与减排。”姚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