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调度网(www.94ec.com)2013年7月25日消息,从近阶段举行的数字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AVS)第45次会议上获悉,由我国科学家主导制定的AVS视频编码标准,已由国际电子信息领域影响最大的学术组织IEEE(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颁布出版。新标准有望从技术源头上改变视频监控产业格局,回顾我国视频标准化历程,标准化工作持续进行中。
新标准有望从技术源头上改变视频监控产业格局
新标准有望从技术源头上改变视频监控产业格局
“视频编码又称视频压缩,是将体量巨大的视频数据进行大比例压缩从而实现高效传输和存储的技术,是一项影响到社会方方面面的技术,没有它就无法想像今天数字电视和网络视频的普及。”IEEE1857工作组组长、北京大学教授高文院士表示,除视频外,AVS工作组制定的系统标准等也已完成IEEE标准协会的投票程序。IEEE1857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在视频编码技术领域已经具有引领性的组织能力和国际影响力,是我国高新技术领域实施创新战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据IEEE1857工作组秘书长、北京大学数字媒体研究所所长黄铁军教授介绍,IEEE1857标准是AVS工作组过去10多年标准制定工作的集大成者,是AVS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走向国际的标志性成果。与试图用一个标准涵盖各种应用的其他国际标准不同,AVS针对不同类别应用的特点和专门需要对编解码工具进行纵向组合,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发展之路。除了包括面向数字电视档次外,IEEE1857还包括面向移动通信和视频监控的两个新档次,特别值得指出的是,IEEE1857对监控视频的压缩效率达到同类国际标准的两倍,在国际上处于明显领先的位置,有望从技术源头上改变视频监控产业的格局。
2002年,在信息产业部(原)和科技部的支持下成立了AVS标准工作组,所制定的视频编码标准于2006年颁布为国家标准,2009年该标准被ITU(国际电信联盟)批准为IPTV(网络电视)采用的标准之一,2011年被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为我国数字电视机等视听终端唯一必须支持的视频解码标准,2012年增强版本AVS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布为行业标准,中央电视台已经进行了试播。据了解,至今全球AVS芯片厂商已经超过20家,我国20多个省市地方和其他5个国家采用AVS播出的数字电视节目已经超过1000套。
视频监控标准化工作
视频监控联网标准化趋势数字化视频监控不断的发展历程,也是相应的标准不断推出和完善的历程,但是和广播电视系统相比,数字化监控系统虽然同样也关注音视频压缩、传输的标准,并且两者还共享一些技术成果,但是对于视频监控来说,大规模的联网要求提出来的对联网控制协议的标准则还是近年才出现的事情。以下从三个方面简要说明,视频监控联网控制所涉及的标准化工作。
1、视音频编解码标准
视音频编解码标准是所有视频信息最基本的“描述语言”,没有统一的语言,就需要层层翻译,对各种语言的长期维护,尤其是早期非规范的语言,是非常困难而难以持续的。从轨道交通发展至今在视音频编解码标准上,历经了MPEGII、MPEGIV、H.264几个阶段,不仅如此,由于对传输和封装标准缺乏早期规范,经常发生线路之间不能互编互解的局面,管理各线的运营中心必须堆砌很多设备,才能接入各条线路,给系统运维带来很大困扰。
H.264已经推出近十年,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先进的视频编码技术(2013年3月H.265正式颁布,但对于大规模商用来说,估计还要3-5年的时间),在同样的图像质量前提下,其码流不及MPEG-4一半,可以大量节省存储空间及带宽占用,这点对于有大量视频传输及存储需求的网络化视频监控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H.264标准从编码器处理和质量方面规定baseline、main和High等多个profile,同时在H.264具体算法中包含了众多的可选项。因此,根据轨道交通对视频质量的要求以及兼容性实施角度,可以灵活选择规定具体的profile和level等级,以及对编码和解码过程中的具体参数规定,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不同需求,例如,可以选择高压缩比的HighProfile码流进行录像存储,保证对细节的捕获,而选择低延时的ConstrainedBaseline满足低延时的实时浏览要求。
由于H.264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相比较SVAC、AVS等标准得到了更多的厂商支持,因此,在国际、国内得到了众多标准化联盟组织的选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从目前的实践来看,H.264的实现趋于规范,不同厂商的互操作有比较好的保证。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认为轨道交通应该选择H.264作为视频编码的基础编码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信令、传输、文件封装的相关标准。
2、系统控制协议
随着安防行业不断向网络化发展的趋势,对于不同厂商的IP安防设备缺乏一个互相通信的标准。2008年9月,由海康威视、AXIS、BOSCH、SONY等公司联合发起成立了ONVIF的研究小组,逐渐形成了大批主要厂商参与的国际性标准化组织,并已推出ONVIF2.2版规范。此外还有Cisco、Honeywell等60余家厂商发起的PSIA组织。
ONVIF标准为网络视频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定义通用协议,包括装置搜寻、实时视频、音频、元数据和控制信息等。网络视频产品可以提供多种可能性,使终端用户、集成商、顾问和生产厂商能够更灵活和开放地进行功能扩展,而且利用面向服务的接口技术,降低系统管理成本,获得高性价比、更灵活的解决方案、市场扩张的机会以及更低的风险。
ONVIF目前已经得到了主流视频设备厂商的普遍支持,越来越成为前端设备、存储设备、后端设备的事实接口标准,同时,基于厂商自有技术的SDK接入方式,将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抵触。
但是,ONVIF的缺点也比较明显,由于ONVIF更关注的是设备之间的接口和管理,不太关注系统之间的管理和接口,对于国内的多层级系统管理、权限分配、录像调用等功能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国内视频监控标准的发展状况国内视频监控系统的标准化相对滞后,尤其对数字视频监控的联网控制,缺乏全国性的标准。从发展历程上来看,首先是地方性的标准制定,并从关注视频图像质量、关键点位的覆盖、强制功能的规定,逐渐发展到规定整体结构、关注系统级联网标准。
2012年6月1日,《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2011)正式颁布实施,可以说,GB/T28181在GA/T669.1—2008系列标准的基础上,规划了一个可以推广到全国规模的行业性联网体系,对联网控制协议和体系架构做了比较细致的描述,有比较强的操作性。但是,28181相比669系列标准做了简化,相信需要一定的后续标准加以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