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大连,海风拂面,秋意盎然。走在星海广场,灯火阑珊,夜景醉人,游人如潮。
“我们大连很安全,不怕走夜道,可以多逛会儿。”广场上散步的市民们告诉记者。
社会治安怎么样,群众说好才算好。近年来,大连公安机关立足群众需求,全面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织牢织密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城市“平安网络”,将广大市民对“平安大连”的期盼一步步变为现实。
“天网”恢恢,城市治安动态实时掌控
2011年9月13日晚22时,一个报警传到了大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几分钟前,三八广场工商银行门口,一名女子被一伙人强行抓进一辆白色面包车,迅速驶离现场。
“从接警到抓获犯罪嫌疑人,一共用了17分钟。”当时值班的指挥中心副主任任连友记忆犹新。他说,正是“卡点堵截计算机辅助指挥系统”发挥了威力——
在该系统的电子地图上圈定“三八广场”,区域内的卡点信息和实时路况立刻显现;通过视频追踪,犯罪嫌疑人所驾车辆的路线轨迹一目了然:从三八广场驶入五五路、港湾广场,进入长江路。
此时,一个三级布控圈已将犯罪嫌疑人牢牢罩住。
“点击发案地位置,系统自动生成5分钟、10分钟、15分钟三个布控圈,三个布控圈内的警力根据部署立即到相应卡点堵截。”任连友说,这好比一个演员在台上演出,灯光能始终追着她一样,犯罪嫌疑人无处可逃。
记者在指挥中心大厅看到,40块LED组成的超大屏幕墙上,随着值班民警点击鼠标,全市的实时监控信息尽收眼底。据介绍,大连的全景高清监控探头达12万余个,遍及全市;其中3000个探头接入公安网的网上视频巡逻,随时监控违法犯罪。整个指挥中心内,警情数据实时传输、动态警务实时督导、警力部署适势调控、现场处置及时跟进,体现出高度的一体化和智能化。
警民协力,治安防控触角深入社区街道
大连市黑礁石社区是一个开放式社区:没有物业,道路四通八达。然而,这样一个“不设防”的社区,却创造了多年来刑事案件“零发案”记录。
“这得感谢我们孙毅。”社区居民刘宏衿说,“十多年前,情况可没现在这么好。时不时听说谁家东西被偷了,谁又打架了,晚上不敢出门。”
居民口中的“我们孙毅”,是社区的专职民警。十年前,孙毅被派到这里,凭着一股子扎扎实实干工作的劲头,挨家挨户走访,嘘寒问暖、解危济困,和群众打成一片。随后,孙毅组建起义务巡逻队,为住户安装安全锁具,在社区设置监控探头……
渐渐地,小区治安状况显著好转,治安案件年年下降。孙毅也成了社区百姓的贴心人,许多居民出远门前,都把自家钥匙留给孙毅,于是他得了个外号叫“钥匙警官”。
如今,“孙毅警务室”已成为大连公安机关的一张名牌,孙毅总结的密切群众工作“三法”、基础信息采集管理“三法”等经验在全市推广,治安防控触角深入到社区街道各个角落。
哪里案件高发,哪里就加强防范。记者了解到,大连公安机关把治安防控的重点放在社区,最大限度实现警力下沉,全力推动社区民警专职化;同时,组建各种群防群治队伍,包楼、包院、包片地开展邻里守望、看门望锁和治安巡逻等,共同推进“平安社区”建设。
今年一季度,大连居民区入室盗窃案件同比下降3.2%,技术开锁类案件下降12.8%,社区居民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信息主导,“平安网络”不断织牢织密
2006年出台的《大连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信息化建设助推防控体系建设”,这与公安部在全国推行的“信息主导警务”理念高度一致。
当前,大连公安机关以指挥中心为龙头,已建立起情报信息、实有人口管理、视频监控、卡点堵截、技防报警五大系统以及社区防控、社会面防控、企事业单位防控、行业场所防控、互联网防控五大网络,公安专业警力与群防群治力量紧密结合,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强化完善,驾驭社会治安的能力不断提高。
任连友介绍,在社会管理创新的大背景下,各种社会管理服务手段不断出现,信息的来源和广度进一步扩展。有效整合共享各类信息的基础上,实现了警综平台、情报平台、地理平台、指挥调度平台的深度融合。例如,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发出指令,同时将信息实时传递给出警单位的警综平台;警情处理完毕,再将结果反馈给指挥调度平台;上述信息也向情报平台、地理平台自动流转,为相关研判决策提供支撑。
今年,在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大连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纲要》出台,对未来三年的防控体系建设作出了更高标准、更为细致的总体规划。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运行以来,大连刑事案件立案同比下降13.7%,侵财案件同比下降12.1%,盗窃、诈骗、两抢等侵财类案件立案同比下降近3成。”大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王立科说。
一座城市的平安,是对守护她的卫士最好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