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概述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经济与交流活动增加,人群流动日益频繁,这为疾病的传播与暴发提供了有利环境,使得我国面临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越来越严峻;同时社会与自然环境也发生了许多变化,比如:环境污染、自然灾害、恐怖活动等一系列影响公众健康事件的增多也增加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发的可能性。
现代化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指挥和处理,必须采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实现对突发事件的辨别、处理和反应。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求能对事件处理全过程进行跟踪和处理,实现从突发事件相关数据采集、危机判定、决策分析,命令部署、实时沟通、联动指挥、现场支持等功能,以便对危机事件做出最快、最有效的反应。
1. 建设目标
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分析、预案确定及启动全过程的信息化、自动化和网络化,使全省范围内突发卫生事件得到及时控制与处理;
实现对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鉴别、应急方案的省、地州(市)的2级联动、流程化管理;
建立一套分层次的决策支持体系,实现实时准确监测、科学合理预测、及时有效发布和动态反馈评估等基本功能,在高效、科学、合理三方面,实现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决策支持
通过系统的决策支持,可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配合其它特定突发事件,实现对医疗卫生资源(包括医务人员、医疗用品等)进行科学调度,充分保证应急所需资源的合理配置
2. 系统特点
监测业务下沉,为了提早发现疫情,通过交换国家疾病监测传染病个案信息、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采集异常线索信息(包括舆情信息接入等)、学校症状监测,收集可能发生疫情的多种渠道线索,有效的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和扩散,提供有力支持;
预案数字化,由专家、领导以及应急相关人员针对以往事件处置的经验,制定数字化预案生成的规则库。一旦发生了事件,系统会根据规则制定的内容进行自动匹配,并生成数字化预案。其中,数字预案包括会商、应急处置响应定性信息(应急队伍、应急组织、应急机构及应急工作)等。领导、专家以及应急值守人员可以根据生成的数字预案,在进行补充完善形成可真正执行的可执行方案。并自动下发各执行机构,各执行机构按照下发任务进行执行,并上报任务完成情况;
实用、可行的预警算法,根据国家已有模型,结合本地实际对监测的信息进行科学模型计算后,对可能发生疫情情况进行预测,使得各地区人员提早做好防范于未然的准备;
信息联动,系统关联多源信息,包括线索收集、现场调查、事件甄别、应急处置、指挥调度、医疗救治、评估总结等是从线索开始从事件发生起源到事件终止,是以事件为主线、预案核心驱动的全程关联。
二、 总体建设思路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系统将采用预防准备、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反应处置、事件终止、恢复重建、评估总结的流程进行运行,循环反复不断提升系统的应急处理支持能力,实现“平战结合”。 平时,利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进行日常值班、事件接报、信息接收、应急保障管理等,同时可以积极开展演习、培训与研究工作,开展应急业务模拟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积极研究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预案与可执行方案,同时规划储备应急资源等,建立突发事件的防控体系;针对疫情监测,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其一是通过应急指挥决策系统的B/S架构,由政府直接下达、社会公众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作为事件接报来源,根据接报结果经值班员审核对事件进行录入并确认;另一种则是利用国家大疫情数据库交换过来的数据实现疫情监测,根据预警规则进行传染病疫情分析,系统可以与国家37大类涉及全省的传染病疫情进行数据交换。根据以上两种方式交换过来的数据,与系统数据库相关预案进行比对,将符合预警条件的事件进行事件报警,实现预警功能。 战时,针对应急职守人员进行预警事件审核确认之后,将该事件提交给专家,由专家进行研判,研判结果认为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相关领导确认之后,向相关媒体发布疫情信息,并根据研判结果进行预案启动。对于一般或较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直接启动应急预案,依据应急预案进行处置,对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依据事件的严重程度、范围等进行预案的配置启动。在预案自动配置的过程中,严格按照预案规则库的制作流程,即事件关联预案。根据生成的数字预案,应急指挥决策领导、专家、应急办相关人员具体制定处置可执行方案,内容涉及到应急组织结构的划分、应急资源的配置和调度、任务的派遣实施等;在应急处置的过程中,接到任务的相关单位或机构对处置的情况进行及时上报;包括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实验室检测结果上报、物资调拨情况以及现场处置情况等。当处理完应急事件之后,对预案进行终止,并对事件处置结果进行评估,最终进行归档形成案例库。通过案例库的建立,为以后同类事件的发生和处置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启动善后处理工作,组织恢复重建和物资补充。通过应急指挥平台实现网络化、信息化的管理,使全省范围内突发卫生事件得到及时控制与处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经济与交流活动增加,人群流动日益频繁,这为疾病的传播与暴发提供了有利环境,使得我国面临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越来越严峻;同时社会与自然环境也发生了许多变化,比如:环境污染、自然灾害、恐怖活动等一系列影响公众健康事件的增多也增加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发的可能性。
现代化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指挥和处理,必须采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实现对突发事件的辨别、处理和反应。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求能对事件处理全过程进行跟踪和处理,实现从突发事件相关数据采集、危机判定、决策分析,命令部署、实时沟通、联动指挥、现场支持等功能,以便对危机事件做出最快、最有效的反应。
1. 建设目标
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分析、预案确定及启动全过程的信息化、自动化和网络化,使全省范围内突发卫生事件得到及时控制与处理;
实现对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鉴别、应急方案的省、地州(市)的2级联动、流程化管理;
建立一套分层次的决策支持体系,实现实时准确监测、科学合理预测、及时有效发布和动态反馈评估等基本功能,在高效、科学、合理三方面,实现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决策支持
通过系统的决策支持,可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配合其它特定突发事件,实现对医疗卫生资源(包括医务人员、医疗用品等)进行科学调度,充分保证应急所需资源的合理配置
2. 系统特点
监测业务下沉,为了提早发现疫情,通过交换国家疾病监测传染病个案信息、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采集异常线索信息(包括舆情信息接入等)、学校症状监测,收集可能发生疫情的多种渠道线索,有效的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和扩散,提供有力支持;
预案数字化,由专家、领导以及应急相关人员针对以往事件处置的经验,制定数字化预案生成的规则库。一旦发生了事件,系统会根据规则制定的内容进行自动匹配,并生成数字化预案。其中,数字预案包括会商、应急处置响应定性信息(应急队伍、应急组织、应急机构及应急工作)等。领导、专家以及应急值守人员可以根据生成的数字预案,在进行补充完善形成可真正执行的可执行方案。并自动下发各执行机构,各执行机构按照下发任务进行执行,并上报任务完成情况;
实用、可行的预警算法,根据国家已有模型,结合本地实际对监测的信息进行科学模型计算后,对可能发生疫情情况进行预测,使得各地区人员提早做好防范于未然的准备;
信息联动,系统关联多源信息,包括线索收集、现场调查、事件甄别、应急处置、指挥调度、医疗救治、评估总结等是从线索开始从事件发生起源到事件终止,是以事件为主线、预案核心驱动的全程关联。
二、 总体建设思路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系统将采用预防准备、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反应处置、事件终止、恢复重建、评估总结的流程进行运行,循环反复不断提升系统的应急处理支持能力,实现“平战结合”。 平时,利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进行日常值班、事件接报、信息接收、应急保障管理等,同时可以积极开展演习、培训与研究工作,开展应急业务模拟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积极研究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预案与可执行方案,同时规划储备应急资源等,建立突发事件的防控体系;针对疫情监测,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其一是通过应急指挥决策系统的B/S架构,由政府直接下达、社会公众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作为事件接报来源,根据接报结果经值班员审核对事件进行录入并确认;另一种则是利用国家大疫情数据库交换过来的数据实现疫情监测,根据预警规则进行传染病疫情分析,系统可以与国家37大类涉及全省的传染病疫情进行数据交换。根据以上两种方式交换过来的数据,与系统数据库相关预案进行比对,将符合预警条件的事件进行事件报警,实现预警功能。 战时,针对应急职守人员进行预警事件审核确认之后,将该事件提交给专家,由专家进行研判,研判结果认为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相关领导确认之后,向相关媒体发布疫情信息,并根据研判结果进行预案启动。对于一般或较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直接启动应急预案,依据应急预案进行处置,对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依据事件的严重程度、范围等进行预案的配置启动。在预案自动配置的过程中,严格按照预案规则库的制作流程,即事件关联预案。根据生成的数字预案,应急指挥决策领导、专家、应急办相关人员具体制定处置可执行方案,内容涉及到应急组织结构的划分、应急资源的配置和调度、任务的派遣实施等;在应急处置的过程中,接到任务的相关单位或机构对处置的情况进行及时上报;包括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实验室检测结果上报、物资调拨情况以及现场处置情况等。当处理完应急事件之后,对预案进行终止,并对事件处置结果进行评估,最终进行归档形成案例库。通过案例库的建立,为以后同类事件的发生和处置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启动善后处理工作,组织恢复重建和物资补充。通过应急指挥平台实现网络化、信息化的管理,使全省范围内突发卫生事件得到及时控制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