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实时性和可溯性的特质,视频监控一直都是交通管理部门的重要业务组成部分。通过安装在主要道路、公交站场的摄像机,管理部门可以实时监控到现场的情况,对历史录像下载回放以还原事件的真实经过,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应急指挥调度。
发展到现在,硬件发展饱和,如何通过软件建设,实现更有效地保障交通通行、维护正常的交通秩序,已成为当下现实而急需突破的屏障。如何正确定位下一步实现目标,让自己的发展取得卓有成效的应用,又怎能不去了解视频监控全歼平台的历史?从诞生之初到现在,视频监控软件平台经历了孤岛式、联网型、运营级和面向智慧交通的云架构四个阶段。
第一代:孤岛式平台
我国第一台数字化的视频监控设备——数字硬盘录像机在2002年诞生,随着模数混合型的视频监控系统不断发展,监控点越来越多,纯粹的客户端已经难以满足业务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设备厂家和软件公司,开始推出初级的视频监控平台——孤岛式视频监控平台。
孤岛式视频监控平台,指一个大的监控系统,因为建设阶段不一样,先后使用不同厂家的前端设备,不同品牌的前端设备搭建不同的视频监控平台。查看厂家A的摄像机,就打开A平台;查看厂家B的摄像机,就打开B平台。一个机房内,有几个平台厂家的服务器,这是最为混乱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主要特征是:在硬件方面,各个厂家的主要比拼的是硬件,各个厂家的硬件产品的品质参差不齐,由于没有经过洗牌,设备厂家的也很多;在软件方面,视频监控系统软件平台基本是免费的或象征性地收一点,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视频监控,信息没有共享。
在业主方面,相对于业主得到的服务来说也没有保证,有的小厂家在施工完后几乎不提供服务。
随着视频监控技术和业务的发展,除了极个别的业主单位因为建设资金、管理的问题,还处于第一阶段,大部分单位的视频监控平台已经进入第二、三代,甚至是第四代。
第二代:联网型平台
2005年,随着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3111”工程,一个监控系统内的摄像机多达数千个,联网型的视频监控平台应运而生。在”平安城市“的示范作用下,银行、交通、司法、海关等等领域,视频监控业务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联网式平台遍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个时期,全国投入视频监控联网平台的厂家多达1000多家。
联网视频监控平台,从2005年起,一些业主委托某些研究所或单位初步定义了一些标准如SIP协议实现互联互通,并且管理体制上也开始统一管理,各个品牌已经开始互联,信息开始共享,系统也不是单一的视频监控,开始尝试与其他业务系统进行业务上的融合。
在这个阶段主要特征是:几个行业巨头使用价格战进行了行业洗牌,一大批中小型的硬件和软件厂家被淘汰,行业集中度提升。
在软件方面,平台软件不是一两个人可以在半年或一年能做出来,平台软件应用在区域中心或总中心不再是免费。一些具备强大软件开发实力的厂家嗅到这个行业蕴含的巨大商机,强势进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打造全新的视频监控软件平台。
大联网平台框架
同时,在这个阶段,行业巨头的发展思路出现分化。因为对于这些巨头,谁的联网视频监控平台占据指挥中心的席位,那么谁的设备就能占主导,平台软件会影响业主的设备选型和选型的比例,软件平台能促进硬件的销售。软件平台演变为硬件销售的一个手段,而不作为直接的盈利手段。在这种模式下,某些巨头企业逐步将视频监控平台通用化,只提供基本的功能,针对页面做了修改和部分功能的调整。
第三代:运营级平台
运营级平台的与各大电信运营商进入视频监控这个领域有关。如2007年,中国电信启动“全球眼”的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随后中国移动推出“千里眼”系统,中国联通推出“宽视界”系统,近年海康推出了“莹石”系统,高新兴推出“尚云”计划等等,这些都是运营级的视频监控平台。
营运级联网视频监控平台,与其他业务系统的业务结合紧密,它为业主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平台可以让业主根据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托管式服务,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计费策略和服务等级。
运营级平台对采用的标准要求非常严格,坚持开放性的原则,采用ONVIF和GB28181标准,破除接口不兼容地隐患,已成为企业在未来跻身世界一流厂家高位的资本。
第四代:面向智慧交通的云平台
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智慧城市已经被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2012年11月22日正式印发《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后,智慧城市正式进入落地阶段。
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提上了加速的日程。
传感层是智慧交通的底层部分,在实施智慧交通试点工作时,人们发现,经过几年高速发展,摄像机、车载设备是现存的最大容量的传感层设备。于是,“视频监控摄像机”被赋予一个全新的定义——“智慧交通的传感层设备”。
如何利用这些海量的视频监控摄像机为智慧交通服务,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无论是第二代联网型平台,还是第三代运营级平台,显然都无法满足智慧交通的需求。在此背景下,着手规划、研发第四代平台——面向智慧交通的云平台的必要性已经呼之欲出。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的运营中,传统的视频监控软件平台已难以跟上智能交通快速的发展要求。
由于各种原因,存在多个视频监控平台,平台与平台之间缺乏信息共享,数据孤立,难以充分发挥设备和系统的最大效用;
平台缺乏伸缩性,无法应对前端监控点的快速扩容;
平台缺乏开放性,平台之间无法级联,无法兼容不同品牌的前端设备。对一些新接入的设备(如车载视频)需重新开发;
平台多为通用版的产品,没有在智能交通的大框架下规划和设计,无法成为新建的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一员。
由于先天的局限性,原有的视频监控平台只能由原厂家修修补补,勉强应对新业务的需求。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严重影响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了维系系统的稳定性,开发了一些所谓的性能检测系统等,这些系统又额外地增加了原系统的负荷,照成了新的不稳定因素。周而复始,恶性循坏,最终的结局必然是整个的系统的轰然倒塌,业务停止,混乱不堪。
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方法:用开放性、前瞻性的设计理念指导平台的规划,用高伸缩性、高兼容性、高可靠性的架构构建平台的基础,用动态的、切入性的技术手段完成各种业务系统、业务模块的接入,在现有的系统崩溃之前,力挽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