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调度网(94ec.com)1月9日消息,目前,我市整体医疗现状是,市、县、乡(镇)医疗水平差距较大,特别是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短缺。记者了解到,自2007年开始,我市一些医院陆续开展远程医疗服务。但经过几年实践摸索,我市远程会诊业务量徘徊不前。一边是农民迫切需要在家门口享受到高水平医疗服务,一边却是医院缺少好用的软硬件支持,该如何解决这一供需矛盾?市人大代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赵德伟在今年提出加强城乡数字化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难题:我市远程医疗系统“各自为战”
对策:建立统一的远程医疗服务调度和运行维护中心
据了解,目前,我市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立的远程医疗系统多以各自医院为主导,辐射若干家县级医院和对口支援医院。我市基层医院仅能从少数三甲医院获取远程医疗专家资源,远程会诊业务量徘徊不前。由于在远程医疗系统建设之初没有进行系统的顶层设计,全市没有统一的远程医疗服务调度和运行维护中心,不同远程医疗系统之间相互隔离,孤立运行,交互协调不能实现,致使全市范围内的双向转诊和患者随访等服务得不到充分开展,限制了远程医疗业务应用范围。
赵德伟建议,远程医疗项目亟须在市级建设层面上有所突破,建立远程医疗市级平台,在市级平台支持下,开展远程专家会诊等医疗服务,促进区域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实施资源整合,实现市内各级医院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远程医疗数据共享。
难题:成本较高,对医院的压力较大
对策:加大政府投入,加快远程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远程医疗服务对信息基础设施的依赖较高,专用传输线路成本高,医院压力较大。目前,基层医疗机构许多医疗检查仪器大多比较陈旧,自动化程度不高,能够直接以数字化方式进行资料采集和处理的仪器还需要增多。信息基础设施多依赖各大医院自身投入,仅能维持基本运行。此外,相对于医疗机构的一般建设项目来说,远程医疗投入不是小数目,从设备安装、软硬件的维护升级到网络使用费以及专职技术人员的差旅费等,少则几十万,多则上千万,这笔花费单纯靠各市级医院投入,难以满足需求,为此需要地方政府和财政的支持。
赵德伟建议,政府应加快远程医疗建设,在专用传输网络建设等远程基础设施上加大投资和支持力度。通过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最大限度缩短城乡医疗服务差距。同时,应依托网络技术,建立社区及农村居民健康管理档案,建立区域诊疗信息共享平台,使当地医生及时查阅到病人在医院就诊的诊断、检查等信息,真正实现大病在医院,小病、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服务模式。
(本站整理,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敬请注明来源:“指挥调度网”,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