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0日,一场特大冰雹洪水泥石流灾害突袭甘肃省岷县。甘肃省公安消防总队迅速调集定西、临夏、甘南支队的122名官兵、17辆救援车赶赴灾区,连续5天在灾区开展救援,并使用3G图传系统第一时间向指挥中心传输现场受灾情况。整个救援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消防官兵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陇原铁军”称号。
加快队(站)建设恶补消防欠账
斥资1.3亿,一口气建成7个消防队(站),“革命老区”庆阳市今年拿出极大的魄力“恶补”消防欠账。近日,从该市华池县传来消息,华池县公安消防大队暨中队建设工程破土动工。至此,庆阳市7个县的消防队 (站)建设工程全面启动。甘肃省各市、州纷纷“比学赶超”,掀起了一股消防队(站)建设热潮。
而在一年之前,却是另一番景象:甘肃省是国家有色金属、化工生产等重点综合性石化基地,危险化学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和场所高度密集,但全省有4个市级政府所在地仅有1个公安消防执勤中队,86个县(市、区)有52个没有建立公安消防队 (站),空白点比率达60.5%。对于甘肃省的消防欠账问题,省公安消防总队总队长刘赋德上任之初,花了一个多月时间跑了全省36个县(市、区),调研结果令他“大吃一惊”。
“由于消防队(站)严重不足,导致已建队(站)消防战士出警率很高,任务又应接不暇,警力严重缺乏。”刘赋德告诉记者。
甘肃省地域辽阔,县城、县镇之间路途远,一旦发生重大火情,薄弱的消防力量根本无法满足5分钟内到达现场的要求。以省会兰州为例,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兰州应该建设消防队(站)37个,实际上目前只有11个。此外,不少现有消防队(站)存在器材少、住房差、人员待遇差、保障低等问题,队伍不稳定,难以形成有效战斗力。
无疑,消防欠账已经成为制约甘肃消防事业发展、影响公共消防安全水平提升的“瓶颈”问题。
基于此,甘肃省公安消防总队深刻总结,编制了《甘肃省2012-2014年公安消防队(站)建设规划》,将2012年列为“甘肃省消防队(站)建设攻坚年”,计划至2014年,全省消防执勤中队数由57个增至102个。
此次规划得到了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今年初,省政府与各市、州人民政府签订 《消防安全目标责任书》,将消防队(站)建设纳入政府责任考核体系。
现代化警务装备提高执法效率
今年以来,甘肃省公安消防总队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采用了统一的119接处警系统。该系统采取统一接警、集中调配的方式,无论哪里发生火灾,报警电话一律接入消防支队。接警后系统会自动确定报警人的地理位置,调度员根据提前录入的火场周边环境、可供水源等信息,合理调配资源,指派最近的中队前往扑救。消防车自带的GPS定位系统,能够精准地指出最优路线,大大节约出警时间。灭火过程中,现场人员利用3G图传技术,将火场的信息迅速反馈到指挥中心,以便及时作出决策。此外,经联网后的119接处警系统还实现了多警联动,即消防接警的同时,通知交警、派出所等部门,以便开展交通疏导、现场警戒等工作。
在消防监督检查的过程中,信息化建设也发挥着巨大作用。基层消防监督员在发现社会单位的火灾隐患后,可以使用移动执法终端现场办公。该终端由笔记本电脑、无线网卡、加密设备、便携式打印机以及DV组成。通过联网,对发现的火灾隐患进行即时信息录入。同时利用便携式打印机现场出具法律文书,既提高了办公效率,又促进了执法透明化。
在日常会务制度建设中,目前已实现从总队机关到基层中队的视频会议系统全覆盖。现在,只要打开设备,总队与分布于各地级市和自治州的14个支队之间,就能够随时部署任务及汇报工作。
克服资金困难建设现代化铁军
除了地域辽阔,地质灾害较多也是甘肃省的一大特点。而一旦发生重特大灾害,应急通信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甘肃省公安消防总队克服资金困难,为甘肃东、中、西三大区域分别配备了卫星便携站2台、静中通1台、动中通1台。在省公安厅的大力支持下,今年还将投资300余万元,新增5台卫星便携站。这些设施的配备,能够为指挥中心提供直观、可靠、及时、准确的现场信息,为正确指挥和决策提供有力保障。
在强化部队管理方面,信息化技术同样功不可没。例如运用远程监控系统,对每个中队的操场、哨台、车库、通信室等进行安全监控;运用后勤装备管理系统,对各类物资使用及储备情况进行记录;为官兵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数据库,方便医务人员及时了解掌握官兵健康状况。
自2011年以来,甘肃省公安消防总队投入330万元,为全省消防部队配备电台667部,配发头盔式头骨震动耳机248部,基本建成了全省消防部队350兆无线集群专网;投入178万元为54个执勤中队配备统一规格的一体式火警受理台;投入167万元为全省各级指挥中心新建视频指挥调度系统;组织召开由省公安厅通信部门、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参加的论证会,对网络带宽和电路租费的性价比进行优化,将全省二、三级网的55条电路由原来的8兆全部升至10兆带宽,一支现代化、科技化的精锐之师正在陇原大地上建立。